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74|回复: 0

DB35T 1830-2019 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

[复制链接]

52

主题

1

回帖

326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326
发表于 2025-8-3 14:2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1 范围
本标准规定了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技术的原则、自然恢复基础条件、工程措施、土壤改良、植被恢复、有害生物防控、检查验收、技术档案。
本标准适用于应造林复绿的废弃矿区及采矿终了场地的植被恢复。
2规范性引用文件
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
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
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
GB 6141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
GB 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
GB 7908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
GB/T15163封山(沙)育林技术规程
GB/T15776造林技术规程
GB/T16453.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
GB/T17642土工合成材料非织造布复合土工膜
GB/T18247.4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4部分:花卉种子
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
LY/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
LY/T 1560低产用材林改造技术规程
3术语和定义
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。
3.1废弃矿区 abandoned mining area
因历史采矿活动导致原生植被被破坏的区域。
3.2终了场地 finally area
相关范围内采矿活动已经停止且不再开采或被扰动的露天场地。
3.3三区两线 three areas and two lines
自然保护区、景观区、居民集中生活区和重要交通干线、河流湖泊。
注:自然保护区、景观区主要包括国家公园、自然保护区、森林公园、风景名胜区、地质公园、世界自然遗产、湿地公园、饮用水水源地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;居民集中生活区包括城镇所在地以上规模的建成区;重要交通干线包括省道、国道、高速公路、铁路:河流湖泊包括闽江、九龙江、汀江、晋江、敖江、龙江、木兰溪、交溪。
3.4生物群落 ecological community biomes
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。
3.5客土 carrying soil
由异地移来用于覆盖且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。
3.6土壤改良 soil improvement
针对土壤的不良质地和结构,采取相应的物理、生物或化学措施,改善土壤理化性状,提高土壤肥
力的过程。
3.7先锋植物 pioneer plent
一个生态群落演替早、中期阶段的植物。
3.8削坡开级 cutting slope and opening grade
针对不稳定斜坡进行减缓坡度、改变坡形的过程。
3.9汇水面积catchment area
雨水流向同一山谷地面的受雨面积。
3.10无纺布 non-woven fabric
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,不经纺织的布。
3.11土壤自然稳定角 natural stability angle of soil
自然堆积土壤的表面与水平面间所形成的角度。
4 原则
4.1 因地制宜
按照国士空间规划明确的地类用途,因地制宜,宜林则林,宜农则农,宜建则建,开展废弃矿区综合治理。确定应造林复绿的废弃矿区及采矿终了场地,其植被恢复应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和开采破坏程度,采取不同的植被恢复措施,确定不同的植被覆盖率,修复生态环境。
4.2 自然为主
以自然恢复为主,与人工修复相结合。位于“三区两线”可视范围内、视觉污染严重的废弃矿区,应采取工程措施,开展平面和立面立体复绿;其余区域的废弃矿区,其植被恢复措施应以“隔绝人为再次破坏,提供自然恢复基础条件”为主。
4.3 生态优先
以生态恢复为目的,应用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、生物措施,优先采用本土物种,迅速恢复废弃矿区植被,辅以科学管护,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。
4.4 注重景观
植被恢复的景观效果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。

DB35T 1830-2019 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

DB35T 1830-2019 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


游客,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

如果我们的过错逃过了惩罚,又何必抱怨美得没有得到奖赏……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免责声明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飞之梦技术笔记 ( 鲁ICP备2024087606号-1 )

GMT+8, 2025-9-4 01:18 , Processed in 0.129404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